一、专业定位
本专业立足商洛,面向地方,服务基层,紧密围绕“健康中国”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按照“师德为先、专业为根、实践为径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着力培养热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,具备高尚师德师风、扎实学科功底、较强教学实践能力,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的应用型人才,为区域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服务行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心理学学科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,具备心理测评、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业技能,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,具备科学精神、人文与科学素养,具有学习与反思、沟通与合作、教研与创新的能力,能在普通中小学、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、心理辅导、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。要求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达到以下4个具体可评价目标:
培养目标1:践行师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,热爱教育事业,秉持教育家精神,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服务基础教育的情怀。
培养目标2:学会教学具备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,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、心理咨询与辅导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,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程设计、优化课堂教学。
培养目标3:学会育人秉持“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”的理念,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坚持德育为先,具有较强的班级组织和建设能力,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,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。
培养目标4:学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清晰的专业发展规划,具备自主学习、反思和沟通合作能力,具备开展“校-家-社”协同育人能力,能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。
三、毕业要求
1.师德规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。遵守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具有依法执教意识。秉持教育家精神,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。
1.1 价值认同。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全面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1.2 依法执教。了解国家教育法律基础知识,掌握基础教育的相关法规,具有依法执教意识,能够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。
1.3 师德高尚。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,遵守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。
2.教育情怀秉持教育家精神,具有从事基础教育的意愿,认同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。具有积极的情感、端正的态度、正确的价值观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。能尊重学生人格,对学生有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、同理心,做学生锤炼品格、学习知识、创新思维、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
2.1 热爱教育。秉持教育家精神,具有从事基础教育的意愿,理解教师工作的价值;认同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。
2.2 职业情怀。具有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;具有积极的情感、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,具备较高的教师职业认同感。
2.3 关爱学生。在教育工作中能尊重学生人格,理解和爱护学生,平等对待学生,富有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、同理心,做学生锤炼品格、学习知识、创新思维、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
3.学科素养掌握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,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。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,具备开展心理学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,掌握心理健康教育、心理咨询与辅导、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与技能。理解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,能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;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。
3.1 专业基础。掌握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,理解心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。
3.2 实践能力。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,能在心理健康教育、心理咨询与辅导、家庭教育指导等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3.3 学科关联。注重拓宽专业视野,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,理解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,能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。
4.教学能力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,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,能解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,进行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,获得教学体验;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,能针对教学难点问题开展行动研究。
4.1 教学理论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,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,能解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,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。
4.2 教学技能。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,具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的能力。
4.3 教研能力。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,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,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,进行实证化的行动研究,解决问题。
5.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,了解基础教育中的德育原理与方法。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;在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中,能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术,组织与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。
5.1 德育为先。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,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,掌握基础教育中的德育原理与方法。
5.2 班级管理。了解班级组织与指导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;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。
5.3 主题教育。在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中,能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术,组织与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。
6. 综合育人秉持“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”的理念,了解基础教育学生身心发展及养成教育规律。理解心理学的育人价值,能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综合育人。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,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,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。
6.1 育人理念。了解基础教育学生身心发展及养成教育规律,理解“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”的理念。
6.2 学科育人。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育人价值,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积极功效的能力。
6.3 活动育人。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,具有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,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及引导的能力。
7.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。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,具有自主学习和生涯规划的能力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,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,能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。
7.1 终身学习。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意识,能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自主学习计划。
7.2 生涯规划。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动态,能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。
7.3 反思创新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,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,能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。
8.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具有团队协作精神,掌握沟通协调、互助协作技能,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。具有开展“校-家-社”协同育人的意识和能力,能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。
8.1 协作精神。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具有团队协作精神,系统掌握团队协助知识和技能,能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、专题研讨、团队互动等活动。
8.2 交流沟通。掌握沟通协调、互助协作技能,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。具有开展“校-家-社”协同育人的意识和能力,能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。
四、学制与学位
学制:4年。
毕业条件:修满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(含实践教学环节),考试合格;参加课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,最低获得6学分;“第二课堂”积分达到合格要求。
学位:符合《商洛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》要求,授予理学学士学位。
五、毕业生规格
1.“合格”毕业生要求
总学分修满158学分,“第二课堂”积分达60分;积极参加美育、体育实践活动;课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获得6学分及以上;获得教师资格证书。
2.“优秀”毕业生要求
平均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30%或者考研上线,“第二课堂”积分达100分;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;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、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;获得教师资格证书。
3.“卓越”毕业生要求
平均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15%或者考研录取,“第二课堂”积分达120分;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;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、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并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项,或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,或申请授权与本专业相关的专利1项,或参与完成教学、科研项目1项等;获得教师资格证书,并获得心理咨询师、健康管理师等1项证书。
六、主干学科
心理学、教育学。
七、主要课程
普通心理学、发展心理学、人格心理学、心理学史、实验心理学、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、教育心理学、心理测量学、认知心理学、心理学研究方法、社会心理学、异常心理学、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。